Wednesday, February 26, 2014

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

不受不貪

經文:

「須菩提!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,持用布施。

若復有人,知一切法無我,得成於忍。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。

何以故?須菩提!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。」

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!云何菩薩,不受福德?」

「須菩提!菩薩所作福德,不應貪著,是故說:不受福德。」

解讀:

金剛經中反復強調,用無量無邊的珍寶佈施的人,所得之福德,不如受持金剛經的功德大。

金剛經中論述的正是覺悟真心之法,真正的發心受持讀誦此經,就具備了真福德、福德性。

但在金剛經未段這裡,佛陀卻說:若復有人,知一切法無我,得成於忍。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,何以故?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。

佛陀總結:菩薩所作福德,不應貪著,不受福德。

有受便有貪,便有計算。因有我而有計算,有人我之分別,有我所,而生貪瞋痴。斷一切計算,斷除貪、瞋、痴。是佛教基本教義。

貪瞋痴,是一切煩惱根源。欲念與痛苦,都源於貪。源於無明,無常不如實知。現代人,肉體上的痛苦是減少了,但欲念未減,心靈上的痛苦未減。皆因對無常並不了解。

現觀形相之美好,而貪戀,因未知將來之必敗壞。現視蠅頭小利之重要,而貪戀,因未見眼前宇宙之浩瀚。未能放下,只因眼光短淺,不看前面,不看將來。

有一個對付欲念的法門,叫不淨觀,是去觀察人屍體由剛死亡至化成白骨之過程,從而明白美色並不是永恆,了解無常之必然。這是用猛藥治療惡症。

利用人性本性對美醜兩極。卒之明白曹雪芹作風月寶鑑之用意。對症下藥,以本性平衝平性,佛陀實在是高手。

六根六欲,由進化而成,在進化過程中,資源有限,故六根六欲必然貪多無厭,永無休止。

但至今進步社會,資源垂手可得,郤有盡止之日,枯竭之期。若人生六根六欲不受限制,來日必受苦報。

無我有二種:
一、人無我:五蘊假合,名之為人,於中無有一、常之主體也。
二、法無我;一切有為法因緣所生,無實自體。

註:

1. 貪,意思為依戀、熱切的想要、渴望、貪婪,是一種心理狀態,熱衷與貪圖於世間事物,希望獲得與保有,但終是受挫。它的根源是無明、愚癡以及我見,是三毒之一,為三毒之最,乃修行的最大障礙。
2. 三毒,為貪、嗔、痴三種煩惱的合稱。貪是貪愛五欲,嗔是嗔恚無忍,痴是愚癡無明,因貪、嗔、痴能毒害人們的身命和慧命,故稱“三毒”,它是世間一切煩惱的根本。《大智度論》:「有利益我者生貪欲,違逆我者生瞋恚,此結縛不從智生,從狂惑生,故是名為癡。三毒為一切煩惱之根本。」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