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February 26, 2014

究竟無我分第十七

汝於來世,當得作佛,號釋迦牟尼。

經文:

爾時,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,善男子、善女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云何應住?云何降伏其心?」

佛告須菩提:「善男子、善女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,當生如是心:我應滅度一切眾生;滅度一切眾生已,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,

何以故?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則非菩薩。

所以者何?須菩提!實無有法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。

須菩提!於意云何?如來於然燈佛所,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?」

「不也。世尊!如我解佛所說義,佛於然燈佛所,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

佛言:「如是!如是!須菩提!實無有法,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
須菩提!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,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:『汝於來世當得作佛,號釋迦牟尼。』以實無有法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,作是言:『汝於來世,當得作佛,號釋迦牟尼。』

何以故?如來者,即諸法如義。若有人言: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須菩提!實無有法,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
須菩提!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於是中無實無虛。是故如來說一切法,皆是佛法。

須菩提!所言一切法者,即非一切法,是故名一切法。

須菩提!譬如人身長大。」

須菩提言:「世尊!如來說人身長大,則為非大身,是名大身。」

「須菩提!菩薩亦如是。若作是言:『我當滅度無量眾生。』則不名菩薩。

何以故?須菩提!實無有法,名為菩薩。

是故佛說:『一切法,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。』

須菩提!若菩薩作是言:『我當莊嚴佛土。』是不名菩薩。

何以故?如來說莊嚴佛土者,即非莊嚴,是名莊嚴。

須菩提!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,如來說名真是菩薩。」

解讀:

這段經文,是佛陀把前面說過的,作一小結。

以燃燈佛之故事,解釋實無有法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
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於是中無實、無虛。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。

無法為發心者,無法為證得者。

佛陀以自己經歷證明,從前在然燈佛那裡,有什麼實法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?
須菩提說:沒有。
佛說:是的,的確乎沒有什麼為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
若於然燈佛所有法可證而得菩提者,是則為有所得;
有所得者,即所執。
若有所執。如何與佛陀授記?
於我、法都無所得。無所得故,二執乃盡。
執既盡故,得可成佛,所以然燈與授記也。

這段經文主旨:若作是言『我當滅度無量眾生。』則不名菩薩。實無有法,名為菩薩。

四相中的我及無我,所謂我,是意識中的那個我,是那個正在思想及感覺中的我。但去我並非除去那我,而是將我大同化,去除界限分別,與衆生一視同仁。

眾生一切痛苦與快樂,可歸納為一種願力,這些願力,左右事情的發生、進展及結果。這些願力,亦可稱為緣。

看破不等如灰心。五蘊皆空,不是一切皆空。

普度眾生,這說法基本上是矛盾的。若任務完成,這世界已是淨土或者天堂了。地獄必空。換句話說,這個是永遠不能完成的任務。

佛與地藏菩薩的願是一樣的。

為了做菩薩而行菩薩道,只是名菩薩,不是菩薩。

發心、修行等本欲除病;既存我執,病乃轉生。欲令雖復發心,內忘其我,勿念我能;修行亦然,降伏亦爾。

鳩摩羅什譯:何以故?如來者,即諸法如義。
玄奘譯:所以者何?善現!言如來者,即是真實、真如增語;言如來者,即是無生、法性增語;言如來者,即是永斷道路增語;言如來者,即是畢竟不生增語。何以故?善現!若實無生,即最勝義。

註:

1. 燃燈佛之故事,佛經記載,燃燈佛是極久遠以前,提和衛國王子,出生時正值夜晚,可是他一出生,便通體發光,一片光明,照亮得猶如白晝,因此名為燃燈。他的父王臨終前本把王位傳給他,可是這位名為燃燈的王子卻看破紅塵,將王位交給弟弟後,便出家雲遊四方,成佛後便是燃燈佛。燃燈佛一次遇到一個小童,小童以五莖蓮花貢獻給燃燈佛,更主動解開頭髮鋪在泥路上,讓燃燈佛走過而不用弄污雙腳。因此燃燈佛便傳授這位小童佛法,更預言他在九十一劫之後將成佛,那小童便是釋迦牟尼。
2. 授記,是一種預言設定,是佛對未來將會發生的事情,作定時、定量、定性的預設定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